——读《弟子规》有感
清朝人王永彬在《围炉夜话》中写到:“百善孝为先”。意思是说:尽心赡养父母,遵从父母意志在所有美德当中是排在第一位的。孝,是人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,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,如果基石不存,社会必然无序。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,还能够奢望他为“公”为“民”吗?中国自古以来就有“孝治天下”的说法,认为孝为百善之首,为百行之首,是道德之本;同时强调本立而道生,根本建立好了,人道也就生发出来。作为一个人,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忘本。
细细想来,更觉如此。自古以来,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无私的,伟大的,是不求回报的。当我们小时候体弱生病时,是父母抱着我们在冬日寒风里求医;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,是父母鼓励我们努力向前,战胜困难;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,是父母站在我们身后指点迷津;当我们步入社会时,是父母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不平坦!
学习《论语》、《弟子规》之后,结合自身体会对于孝行的深厚涵义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。首先,孝顺关乎个人发展。古人云: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作为修行的根本,孝顺自然在修身之列。如若不孝,则无以立人,则无以修身;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更无从谈起。原因很简单:不孝的人一定是自私的人。按照自私者的逻辑,他同样会对企业不忠、对朋友不信,更不会有团队合作精神。从人生发展上看,这种不忠、不孝、不信之人战术上算小账,战略上犯大错,是注定要失败的。因此,唯有大爱、大善之人方能成就大业!
其次,孝顺不能等。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这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。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,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。岂料父母相继去世,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,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奉,现在已追悔莫及了!皋鱼以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。风不止,是树的无奈;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!因此,一个人有两件事不能再等:一是行孝不能再等,第二是行善不能再等。要活在当下!父母过世方知孝,委实晚矣!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,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后,更应该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,即使父母此时健康无恙,也应该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。
如果父爱母爱这样的字样我们看着太习惯了,就请反过来看,爱母爱父,并努力践行! |